传播典范  创造价值

详细内容

人物思想 | 姚洋:开放仍然是中国创新的必由之路


仟江水商业电讯(11月10日 北京 大咖访谈)“开放仍然是中国创新的必由之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以“中国经济的创新路径思考”为主旨在2019(第十七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发表演讲时如是说。


姚院长表示:“开放是我们国家未来技术进步主要的方向。”过去二三十年的技术创新都是开放来的,其中高铁就是最好的例子。最初,我国高铁技术的最大难题是零基础。为了攻克这样的难题,我们购买、集成了日本、加拿大、法国和德国的技术,再对这些技术进行本土化,而后,在短短的几十年间我国高铁基本上全部实现国产化。而这样的成功,“如果没有起先的开放,购买别人的技术,关起门来能做到吗?也许再干20年恐怕也干不出来”。


同时,高铁技术的本土化侧面印证了我国发展也能走自主创新道路。姚院长认为:“我们要搞自主创新,但是是以开放为基础的这种自主创新。”


“而要搞自主创新就不得不谈产业政策。”姚院长表明,他觉得产业政策要不要推行,一定要看这个项目。明确的技术路线是项目的关键点。因为只要技术路线明确了,只要把人和钱投入到位,就能把项目做成,产业政策就是正确的。比如,芯片产业。我国芯片技术的路径非常明确,但缺的就是经验和高成品率。此前,芯片成品率可能只有百分之六十,而现在光谷的紫光存储器芯片就能进入实用阶段,“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我们是看准了砸下去”。


但值得注意的是,姚院长坦言:“对于绝大多数创新来说,恐怕还是得让市场来干。”创新的风险极大,不能让政府来担,应该让市场上分散的千千万万创新者来担。例如,阿里巴巴这样级别的企业,其创新的成功风险可达三千分之一。


当前,中国面临着两大挑战,也可以说是机遇。第一是愈加复杂的国际环境,特别是正在进行中的美贸易摩擦。姚院长认为,这也许不是一次危机,而是一次平等对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把我们看成一个竞争对手是给我们一个平等的待遇。另外,可以乐观地预测,美国与中国脱钩是不可能成功的。美国商界并不愿意跟中国脱钩的。因为“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离开了中国这个市场,很多美国的高科技企业实际上是活不下去了”。


第二是中国正在进入创新的“无人地带”。当前,中国正越来越接近世界技术的前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未来创新的路径是未知的。我们正在进入“进入无人地带,无人地带就是前面的路怎么走不知道了,那你就得让市场分散的这些创新者去创新”。


最后,姚院长带有希冀地说道:“我接触的所有的企业都是在创新,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创新。这就是中国未来希望所在。”





标题名称
更多
  • 微站

    微站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

  • 微信

    微信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

  • 小程序

    小程序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

  • APP

    APP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