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典范 创造价值
|
国际资本 | 货币政策不会收紧 不可轻信降息周期
仟江水商业电讯 (11月25日 北京 国际资本)海通证券昨日发布题为《利率下调不等于降息周期:如何理解当前的货币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尽管目前市场上的关于央行降息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是实际降息微乎其微。总体看,未来货币政策不会收紧,投资者不可轻信降息周期的到来。未来央行既不会降息,也不会大幅宽松,货币政策最大可能维持常态运行。以下是报告摘要: 利率下调眼花缭乱。在过去的几个月,关于央行降息的声音不绝于耳。到目前为止,主要有三类利率出现了下调。第一类是LPR利率,8月央行宣布启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改革(LPR),1年期LPR下调了6bp,此后在9月和11月又分别下降了5bp。第二类是MLF利率,11月5日,央行公布1年期MLF操作利率由此前的3.3%降至3.25%。第三类是逆回购利率。11月18日,央行公告7天逆回购招标利率下降5bp至2.5%。 实际降息微乎其微。但是从市场的感受来看,实际的降息幅度却是微乎其微,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基准利率仅下调5bp。11月以来的三次降息,其实是一件事。先是MLF利率下调了5bp,然后逆回购招标利率跟随下调了5bp,之后LPR利率跟随MLF下调了5bp。其次,贷款利率几乎未降。央行公告9月份的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6%,比6月份上升0.02%。而在10月份LPR利率保持不变,11月LPR利率跟随基准利率下调了5bp,因而最新的银行一般贷款利率或已降至5.91%,相比于6月份的水平只是下降了3bp。 货币政策不会收紧。既然利率下调幅度如此有限,那么为什么央行要下调利率呢?原因是8月份以后猪价大涨导致通胀大幅上升,引发了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使得国债利率大幅上升,贷款利率也存在上升风险。但与此同时,3季度经济增速创新低,如果放任通胀预期推高利率水平,考虑到通胀上行以猪价为主,结构性通胀导致的货币紧缩确实会误伤经济。因而央行通过微幅下调利率释放了明确的信号,即不会因为猪价大涨而收紧货币政策,可以稳定市场预期,防止利率水平大幅上升。 不可轻言降息周期。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认为央行短期的降息空间有限,绝非进入了降息周期,理由在于。首先,正常一次降息是25p,真要降息就不是5bp。其次,要防范通胀预期从猪价向其他领域扩散。再次,政府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经济刺激的手段,如果未来真的进入降息周期,万一导致地产泡沫死灰复燃,肯定是得不偿失。最后,政府一直强调要坚持结构性去杠杆。过去两年我们成功地稳住了中国的债务杠杆率,如果我们采用总量上的大幅降息政策,刺激货币融资继续回升,那么就有可能导致中国宏观杠杆率重新大幅回升。 珍惜正常货币政策。总结来说,我们认为在未来同时面对结构性通胀和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央行选择微幅下调政策利率,传递的信息是货币政策不会收紧而误伤经济,但同时也意味着货币政策不会大幅放松。理由在于长期经济增长与货币无关,按照中国目前7.9%的GDP名义增速,最新银行一般贷款利率均值为5.96%,与经济增长相比目前的贷款利率并不算高。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并非融资贵,而是融资难。因此,在货币政策方面,目前中国需要的并不是大幅降息,而是应该进一步加大改革和开放的力度,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