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典范 创造价值
|
产业调查 | 美国经济企稳:粤港澳大湾区应警惕东京湾区贸易战教训仟江水商业电讯 (12月2日 北京 产业调查)自上世纪80年代初至21纪初期,日美贸易战曾持续30多余年,结果占全日本GDP三分之一强的东京湾区经济发展大受影响。我国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旨在汇聚三地优势,创建一个可与纽约、三藩市和东京等湾区媲美的经济区,规划有借鉴日本等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经验。未来,若中美贸易战不见缓和,在美国经济逐渐企稳见底的大背景下,中美贸易战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所构成的外部风险有持续加剧的可能,中国确实应高度警惕贸易战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所造成的产业挤压和市场替代效应。 联讯证券近日针对中美贸易战可能对粤港澳大湾区造成的外部风险进行了专题研究。他们提出以下四点应对建议:第一,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促进产业升级才是王道。第二,参考日本“工业分散”战略,使大湾区内部各城市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第三,对外投资构建海外供应链时,一定要注意避免过度的民族主义和盲目的海外投资。第四,和日本与东京湾区相似,扩大消费、促进内需,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而言也至关重要。 东京湾区通常指东京、千叶、埼玉、神奈川和周边四县(一都七县),国土面积仅占全日本1/10,人口占全日本超35%,GDP占全日本近40%。 东京湾区的发展始于明治维新时期,上世纪50年代战后经济发展,该地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在金融、科技、发电、石化、石油、造船、现代物流、航运和钢铁等领域迅猛发展,很快成为日本乃至全世界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从1979年开始的汽车贸易战开始,美国多次抛出旨在追求削减贸易逆差的贸易大棒政策,迫使日本签订“广场协议”、日元升值,日本房地产泡沫崩溃,其经济长期陷入通缩泥潭。与此同时,亚太拉美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兴起,对日本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沟通了替代与挤压。日本东京湾区经济发展由此遭受巨大挑战。 从当前国际经济局势看,粤港澳大湾区在许多方面比东京湾区更复杂多样化。 其一,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两制的试验田、涵盖3个关税区和4个核心城市。制度的衔接和市场制度设计的复杂性史无前例。 其二,近期香港社会在外国势力的干预下持续出现各种现状,香港经济的发展面临未知挑战。 其三,未来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与区内9个城市之间应该如何进行产业协同,如何开发新的国际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如何共同拓展和维护国际市场份额,这些都是非常悬而未决的重要战略规划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