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典范 创造价值
|
聪明理财 | “报复性消费”与“报复性存钱”你如何选择?仟江水商业电讯(3月13日 北京 聪明理财) 全民战疫已有三个月,全民家里蹲也已数月,疫情几乎让所有娱乐活动停止,却没有叫停想浪的心。随着疫情逐渐平稳,全国大面积复产复工,关于报复性消费的讨论与呼声越来越高,在3月5日呈现最高峰。与此同时,消费者的购物出行欲望渐显。
有媒体报道,杭州大厦购物城恢复营业,5小时销售额突破1100万元,北京香山景区堵车登上热搜,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3月8日一天超5万人次游客赏花……
如此看来,疫情过后真将迎来“报复性消费”的浪潮?疫情又将改变哪些消费习惯?线上购物会继续加大力度冲击线下渠道吗?世界这么大,国人又想去哪儿“浪”?
近期,在中经未来组织的“疫情后消费意愿”调查中,近千人给出答案:
疫情期间,生鲜即送等电商平台成为“疫情赢家”,但调查结果显示,仅31%的受访者表示会在疫情结束后继续线上购买,69%的受访者表示更愿意外出购买食材和生活用品。“一边能够挑选自己心仪的蔬菜,一边出去走走锻炼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疫情后消费观念”一项结果显示,有51%的受访网友在疫情后的消费观念是更努力工作,努力赚钱,41%的受访者甚至表示,将会节省开支,攒钱以应对未知的风险,只有8% 的受访者选择了及时行乐,疯狂消费。
“疫情结束后最想去哪旅行”的投票上,参与其中的5564人里,有2607人选择“宅习惯了,只想工作”,选择人数位列第一,甚至超过了“看看祖国大好河山”。即使打算在疫情后出门旅游,投票结果显示,受访者中,旅行预算在5000元以内的占52%,5000元~10000元的占27%。量力而行似乎是大部分消费者在疫情结束后的选择。
穷,则几乎成为疫情期间众多宅家人士的普遍心声:
“收入都砍了一半,不吃土就算不错了,出去玩只能喝西北风。”
“做生意的半死不活,上班的发不出工资,这段时间吃了不少老本,还拿什么疯狂,活下来就行了。”
这么说来,热议的“报复性消费”真的会大范围出现吗?
从投票结果来看,未来,更多民众可能会在投资层面给自己增加各种各样的资金保障,长期而言,消费观念还是以收紧为主,消费者会更“理智、理性一点”,倾向于“保守型消费”,但这不意味着会出现“消费降级”。
也就是“理智性消费会放到第1位”,而“赚钱是永恒的”。
那么问题来啦:“报复性消费”与“报复性存钱”两者间,你又会怎么选呢?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