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典范 创造价值
|
文化范儿 | “赤道龙王宴”的前世今生仟江水商业电讯(北京 4月7日 文化范儿)中国科普作家会员、江苏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海员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知名海员作家、航海高级工程师张涛,始终奋战在中国海洋科普与航海文学的最前沿。他几十年矢志不渝,笔耕不辍、勇于追梦的传奇故事令人振奋,听之备受鼓舞。近日,张涛新书《舌尖上的航海》即将由中国海洋出版社出版,为了向这位老航海人致敬,仟江水商业电讯特为其新辟专栏,连载发布该书文稿,以飨读者,并向张先生致敬! 三十四 “赤道龙王宴”的前世今生
池琛是个幸运的年轻水手,刚上船就赶上“中兴”号横跨赤道。 航海界从古至今,一直保留着船过赤道时举行祭祀仪式和庆祝活动的习俗。 古时候,航海技术不发达,穿越赤道是件“可望不可即”的“丰功伟绩”。穿越赤道时,要大摆酒席,祈祷海神保佑和赐福。祭祀和庆祝活动虽然形式多种多样,但这几项却不能少:由船上或附近岛上的老者扮成“赤道龙王”,逐个给首过赤道的船员,进行“脱胎换骨”“改头换面”和“冲洗灵魂”三个洗礼仪式。最后,船上要准备一顿“赤道龙王宴”来款待大家。那时还是帆船时代,船上条件有限,人们只能将临时捕捉的鱼虾和稻米做成大锅的“赤道龙王宴”。 据历史记载,远古的帆船时代,船上缺食少菜,条件极差,“赤道龙王”只能将首过赤道的船员,用绳索系住,从船一舷拋下海,再从另一舷拉上来,这样就可以说到“赤道龙王”那里报过到,吃过“赤道龙王宴”了。 池琛祖孙三代都是海员。他的爷爷和父亲都参加过赤道的仪式,吃过“赤道龙王餐”,还都有个过赤道的诨名。 爷爷过赤道时,还是民国初期,国内没有自己的船队,船员一般被雇佣在外国轮船上。那时的船都是烧煤炭的蒸汽机船,设备简陋,没有冷藏设备,储藏食物的期限较短。船上只能用土豆和现宰杀的火鸡,煮一大锅“赤道龙王宴”,再配上甜点、水果以及葡萄酒,在“赤道龙王”的赐福声中,热热闹闹地度过一个不平凡的时刻。 父亲过赤道时,已经是解放初期。那时国内刚刚组建了自己的船队,船上的设备也有了很大改善,不仅由原来烧煤炭的蒸汽机船改成了烧油的内燃机船,还有了储存食物的冷藏设备。“赤道龙王”由船上的老水手长扮演。大伙参拜过“赤道龙王”后,聚集在船舱的餐厅里,一边听“赤道龙王”讲述以往过赤道的故事,一边享受“赤道龙王宴”。这道“赤道龙王宴”是船长亲自精心安排的,船上大厨来自四川成都,所以这道“赤道龙王宴”充满了麻辣的川味:辣子鸡丁、麻婆豆腐、四川老火锅……“赤道龙王”一边讲述辣椒与航海的关系,一边给首过赤道的船员起过赤道的诨名。整个餐厅里充满了“热”和“辣”的气氛。 祖父和父亲过赤道的经历给池琛留下了深刻记忆。 此次“中兴”号横跨赤道,正值中国援建坦赞铁路五十周年。 “中兴”号是艘专门运输援建铁路物资的运输船。所以当地的非洲居民特地为“中兴”号横跨赤道做了事先准备。 “中兴”号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型远洋货轮。设备先进,除了配有卫星导航设备外,机仓也实行全自动化无人操纵系统。 “中兴”号抵达赤道附近时,一艘由附近岛屿居民准备的五彩缤纷的小船已在此等候。小船上扮演“赤道龙王”和“小鬼”的人群,在一阵喧腾的锣鼓声中登上“中兴”号。 “赤道龙王”是由岛上一名长老扮演的,他头戴面具,身穿龙袍,在一群手持刀叉的“小鬼”的陪伴下来到甲板。 池琛和其他首跨赤道的船员,身穿短裤,光着脊梁,毕恭毕敬地站在“赤道龙王”面前,等待“洗礼”。 仪式开始,池琛和其他等候“洗礼”的船员,依次被唤到“赤道龙王”面前,先由“小鬼”用椰壳做的“听诊器”检查身体。接着把船上通风筒取下来,放在甲板上,受洗礼船员依次钻过去,意为“脱胎换骨”。然后“小鬼”把五彩缤纷的涂料抹到每个人头上,号称“改头换面”。最后将成桶的海水从船员的头顶泼下,称作“冲洗灵魂”。 经过以上洗礼,受洗礼的船员依次被叫到“赤道龙王”面前。“赤道龙王”会根据每个人的特征,给他们起个过赤道的名字。 池琛因为身高马大,被“赤道龙王”起了个“海象”的名字。 仪式结束,已经到了午餐的时候。人们纷纷赶到船上餐厅,去享受“赤道龙王宴”。 餐厅里四张圆形的大餐桌上,大盘小碟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菜肴和美酒。 现在船上的设备条件已今非昔比:硕大的冷藏箱里,各类食品应有尽有,为“赤道龙王宴”提供了充足的食材。 池琛望着眼前丰富的“赤道龙王宴”,不禁想到了爷爷和父亲过赤道时的“赤道龙王宴”。她感慨万千:“现代海员生活与过去比真是天壤之别!” “赤道龙王”在船长陪同下来到餐厅,用刚学会的中国话宣布:“祝大家过赤道顺利,就餐开始!” 船长一边向大家敬酒,一边向大家介绍说,非洲人民为感谢中国人民对他们的无私援助,利用“中兴”号过赤道的机会,特地带来了他们奉为上品的“烤蝙蝠”和“炸白蚁”,这是专门为尊贵客人准备的非洲“神肉”。 人们望着用椰壳制成的碗里,一只只油亮喷香的蝙蝠和白蚁,一边鼓掌,一边品尝着。 餐厅里充满了热烈友好的气氛。 一直到夕阳染红了大海,“赤道龙王宴”才在一片“中非人民友好万年长”的欢呼声中结束。 在“中兴”号返程的路上,池琛在日记里写道:“在天堂的爷爷和退休的爸爸要是知道我今天过赤道的情景,一定为我高兴,为今天的中国骄傲!”(作者 张涛) 【作者介绍】
张涛,中国科普作家会员,江苏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海员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知名海员作家,航海高级工程师,“一带一路硏究会”硏究员。 张涛曾作为一名远洋船长,工作之余,笔耕不缀,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建设》《新华日报》《中国海事》《航海》《中国海员》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作品,并出版了《航海趣味集》《船长与黄金》《我们都是无产者》《沧海横流》等多部反映海员生活的小说、报告文学和戏剧作品。《我们都是无产者》被评为优秀小说并选为大学中文系教材。 2007年,张涛出版了国内首部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航海科普读物《路娃航海记》,并获得中国航海学会特别奖。 2015年后,张涛先后出版了《海上天方夜谭》《纸上风暴》《有故事的魔岛》《冰山里的船长》《追梦远航》《大海的见证——船长风云录》多部作品。《海上天方夜谭》被推荐为国家优秀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航海爱好者的热烈欢迎。作者目前正在撰写:《海底一千零一夜》《魔岛消失前的日子》《追梦“一带一路”远航》海上远航三部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