仟江水商业电讯(5月12日 北京 国际资本)4月30日,特朗普突然起戏,威胁对中国进行报复性制裁。随后,特朗普重要内阁成员逐步释放缓和信息。最后,中美迅速举行高级别领导通话,让难得修复的中美经贸关系,再次回到正轨。但是,表面虽然归于平静,下面可能暗流涌动。
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对2020年新增采购的要求是,在2017年基础上,新增采购的制成品、农产品、能源产品及服务分别为329亿美元、125亿美元、185亿美元及128亿美元。但是,该机构认为中美两方,在统计2020年一季度中方自美进口的规模上,存在较大分歧。
第一,2017年自美进口基数不同,中美双方核定基数分别是1539亿美元和1199亿美元。基数不同,就导致2020年所需要的进口同比增速不同,中方口径同比增速88%即可,而美方口径同比口径需达到108%。
第二,2020年一季度数据分歧较大,美方统计的对华出口数据总体偏低。尤其是农产品数据,美方统计的对华农产品出口规模仅是中方统计的62%。
中美双方的进出口数字差异,也导致2020年接下来三个季度的目标任务量不同。中美双方要求的商品采购额(制成品、能源品、农产品)同比增速分别为96%和129%,美方数据口径的增速远超中方增速。
造成差异的原因,国泰君安认为可能有三个方面。一是途中运输、装卸等摩擦成本没有计入美方数据;二是中方对美加征关税没有计入美方数据;三是部分通过转口贸易进入中国的商品没有计入美方数据。但这三个方面原因,都难以解释一季度农产品数据的巨大差异。
中方的农产品采购是特朗普收买摇摆州农民的重要筹码。国泰君安猜测,不排除美方故意低报针对中方的农产品出口数据,背后的目的,或者是向中方施压,要求中方提高农产品进口力度;或者是试图摆布数据,在后期大选期间集中释放,服务于总统竞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