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典范  创造价值

详细内容

国际资本 | 直达实体的货币政策工具到底是怎么样的存在?


仟江水商业电讯(6月3日 北京 国际资本)央行及时响应《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要求,结构性宽松再加码。6月1日,央行会同其他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的通知》,出台“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下文简称“新工具”)。预计未来,央行将提供4,000亿元再贷款资金,通过成立特定目的工具(SPV),购买40%的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为最新央行评级1级至5级的城商行、农商行等,约占4000家城农商行的一半。


新工具是“基于再贷款和定向降准的创新”,具有四大特征:


一是杠杆性。央行4000亿元的资金将发挥杠杆效应,撬动新增小微信用贷1万亿元:目前普惠小微贷款总余额为12.4万亿元,若贷款如期发放,增速可提升约8%。之所以选择中小银行为交易对手,主要由于中小行是支持小微贷款的主力:截至今年3月,城商行和农商行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占比达51%,大型银行为30%,股份行为18%。


二是零成本。此举相当于为中小银行提供零成本流动性支持,较降准成本(1.62%)更低。综合考虑再贷款成本2.5%和央行购买比例40%,符合资质银行每笔信用贷的盈利空间将上升100bp。


三是更精准。相较定向降准(与小微贷款的增速或占比挂钩),央行所投放的资金用途更为精准明确:直接购买小微信用贷。目前中小银行发放信用贷款的占比约为8%,后续将进一步提升。


四是风险由商业银行自行承担,显著区别于美联储近期出台的扩表工具。美联储方面,以其4月公布的定向支持居民和中小企业的薪酬保护项目流动性便利(PPPSL)和普惠贷款项目(MSLP)工具为例,PPPSL的全部风险由美联储承担,MSLP的风险由美联储和商业银行共同承担。


新工具对中小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微信用贷的风险相对更高,中小银行在获取政策红利的同时也需承担风险。政策要求贷款期限不少于6个月,意味着大量贷款或于明年集中到期。叠加近期出台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压力将相应延后,需关注明年中小银行不良密集暴露的潜在风险。


此外,央行还公布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将提供400亿元再贷款资金,通过特定目的工具(SPV)与地方法人银行签订利率互换协议的方式,向地方法人银行提供延期贷款本金的1%作为激励,支持的延期贷款本金预计达约3.7万亿元。400亿元资金未来无需偿还,将有助于缓解中小行的盈利压力。

  



标题名称
更多
  • 微站

    微站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

  • 微信

    微信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

  • 小程序

    小程序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

  • APP

    APP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