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典范 创造价值
|
文化范儿 | 带铜钱的月饼仟江水商业电讯(6月10日 北京 文化范儿)张涛先生新书《舌尖上的航海》现已出版。为了向这位老航海人致敬,仟江水商业电讯特为其新辟专栏,连载发布该书文稿,以飨读者,并向张先生致敬!
“船长,‘船影’饭店送来一盒月饼。” 中秋前夜,靠泊在美洲西雅图港的“星河”号船长唐撰收到一盒奇特的月饼:发出阵阵香味的月饼上,用铜钱镶嵌着一个“梦”字。 按惯例,中秋期间来往船上参观的侨胞很多。船上做上几个家乡菜招待侨胞是人之常情。但是由于船期紧张,船上备用的食品有限,船长决定在当地采买一些。 当地华侨饭店都愿意全力支持,特别是一家叫“船影”饭店,老板愿意免费供应食物。 见多识广的海员见过许多华侨开设的饭店,饭店的名字都带有浓浓的乡情:“江南春”“天府鱼”“福来顺”“大红灯笼”……“船影”饭店的店名引起海员们的极大兴趣。 船长唐撰既准备当面婉言谢绝“船影”老板的好意,又想了解这家奇特名字的饭店。于是他来到了“船影”饭店,想见一见饭店的老板。 饭店设在唐人街,门前的横匾上两个十分醒目的苍劲有力的汉字:“船影”。 饭店里面的设施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古色古香的八仙桌,精巧玲珑的宫灯,古朴典雅的山水画,还有雕龙画凤的屏。 老板是位年逾花甲的老者,一位地地道道的华侨。 老人热情地把唐撰船长迎进内室。 内室正中墙上有幅身着长袍马褂的老者画像。老人告诉唐撰船长,画像上的老人是他的祖父,清朝时期他祖父曾在船上做厨工。 老人听完船长的来意,执意表示不能收钱。经过再三商量,才勉强同意收些成本费。 告辞前,唐撰船长准备问一下店名的来历。但由于当时客人很多。唐撰船长只好作罢。 唐撰船长望着镶有“梦”字的奇特月饼,想起几年前一段往事。 当时同样是一个中秋前夜,唐撰船长随船来到新加坡。 唐撰船长带领船员来到唐人街购买月饼。在一家中餐馆发现一排用铜钱镶嵌着各种图案的月饼。饭店老板说,这是家乡习俗,意味着在中秋之夜期盼团圆。 这块镶有“梦”字的月饼肯定另有隐情。 唐撰船长一直惦记着其中的故事。中秋节当天,“船影”饭店老板在儿孙的陪伴下来到了船上,老人向船长讲述了六十多年前的故事。 那年,老人随父母和祖父为了谋生准备去闯外洋。临行前,他们东拼西凑总算带足了盘缠。 经历了千辛万苦,一家人在这里安顿下来。 祖父临终前,把儿孙唤到身边,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一袋铜钱。老人嘱咐说这些钱他无法带回家乡,有朝一日就把这些铜钱请过海的亲人带回去,和自己的祝福一起,捎给帮助过的他们的乡亲们。 但是几十年过去了,老人的父母相继过世,这个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这一天,老人总算盼来了祖国的轮船。不巧,老人当时正患眼疾,只能在儿孙的陪伴下,用手把船从头到尾摸了一遍。正当老人要上船观光时,港方通知船方需要提前开船了。 老人站在码头上望着远去的船影久久不愿离去。 归来后,老人几天几夜都在念叨家乡来的那条船,甚至在梦里还在喃喃自语。 儿孙们为了安抚老人,把饭店的名字改为“船影”,期盼着祖国家乡的轮船再来。 老人的讲述,深深感动了唐撰船长。 中秋之夜,唐撰船长把那块用铜钱镶有“梦”字的月饼放置在轮船餐厅的大台上,给船员讲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 后来,一位爱好摄影的船员把这个故事拍成了微电影《带铜钱的月饼》。微电影在网上热播,一时传为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