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典范  创造价值

详细内容

产业调查 | 疫情冲击给中国产业链布局带来哪些挑战和启示?


仟江水商业电讯(7月14日 北京 产业调查)当前全球疫情拐点尚未出现,美国疫情出现反复,除中国外的主要新兴经济体疫情仍在加速蔓延。在我国进口商品中,中间品的占比较高,海外疫情的长尾会对我国的产业链完整生产带来负面影响,这也是我国政策当局一直强调稳供应链的原因。


中国中间品进口将近40%来自亚洲国家,这些国家疫情防控相对较好,这意味着我国的产业链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断裂。但不同进口产品来自不同国家的比例存在较大分化,有些产品进口过于集中在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如美国、巴西等。我们根据进口产品HS分类方法,剔除掉最终消费品和资本品,可以得到受疫情潜在影响较严重的中间品及相关的产业包括:车辆、航空航天器设备及零附件;矿产品中矿砂、矿渣及矿灰;化工产品中的引火合金、易燃材料;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植物产品中的油籽、子仁、工业或药用植物;纺织原料及制品中的羊毛等动物毛、马毛纱线及其机织物;贱金属制品中的锡制品。


疫情的冲击正在给中国产业链布局带来哪些挑战?


从短期来看,疫情不会加速产业链移出中国,相反还有助于放缓产业链向中国转移。原因如下:疫情导致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跨国公司的收入大幅下滑,跨国公司没有动力扩大资本开支;第二,产业链的转移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虽然各国承诺采取一定举措帮助企业迁回国内,但会给多大的资金支持、回国后又有什么样的优惠政策,并无具体说法;第三,海外疫情具有典型的长尾,国内在防疫方面优势凸显,是企业投资的首选之地。长期来看,不必过于担心中国的产业转移,中国不会出现大规模产业转移导致制造业空心化。


相对来讲,中国的产业链布局具备一定的国际市场规模优势:第一,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比例为28%,目前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承接如此大规模的制造业转移。第二,新基建属于未来产业的转型方向,新型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会提升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增强国内产业的粘性和提升对高端产业的吸引力。第三,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核心节点重要性将会有所下降,但在未来亚太区形成的生产网络中仍将发挥核心作用。第四,中国作为潜在的消费大国会吸引那些选择靠近市场策略的产业链。


疫情冲击带来的新变局也让我们强化认知了更多产业链布局规律:其一,产业链并非越长越好,应该考虑安全性的约束;其二,劳动力成本并非决定产业选择的唯一重要因素,靠近终端市场和局部产业形成集群同样至关重要;其三,一个国家的社会治理水平、新型信息技术设施是未来增强产业链韧性的重要因素。


标题名称
更多
  • 微站

    微站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

  • 微信

    微信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

  • 小程序

    小程序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

  • APP

    APP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