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典范 创造价值
|
文化范儿 | “老轨”与“香槟酒”的故事仟江水商业电讯(9月17日 北京 文化范儿)今日发布张涛先生新著《舌尖上的航海》中的文章《“老轨”与“香槟酒”的故事》: 船上轮机长俗称“老轨”。 年过半百的杭屹“老轨”不吸烟不喝酒,业务能力强,有“船上好男人”和“机仓神探”的绰号。通过“闻、听、看”的功夫,他能毫厘不差的找出机器的毛病,被称为公司接新船的“专业户”。 杭屹“老轨”平时滴酒不沾,却偶然地与香槟酒套上近乎。 “老轨”与香槟酒结缘是从他第一次接新船开始的。 那一年,杭屹“老轨”来到欧洲一家著名造船厂按艘新船,船厂按惯例举行了隆重的轮船命名及下水典礼。 坞台周围彩旗飘飘,气球高悬,在一阵高昂雄壮的军乐声中,一位身着盛装雍容华贵的女子,缓步走向船头。她举起盛满香槟的酒瓶,在人们阵阵掌声和欢呼声中,猛地砸向船头。顿时,瓶碎酒溅,醇香的酒味弥漫四周。 这场面,杭屹“老轨”只在过去的影视片里见过。首次亲眼看见这精彩的场面,他把手都拍红了,久久不能忘怀。 人们称这种仪式叫“掷瓶礼”。 那件事后,杭屹“老轨”去了解了“掷瓶礼”的来历。 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古代,航海是既艰辛又危险的职业,海难事故频发。每逢遇到海难时,船上存活的人只能将求救信和遗嘱装在封好的酒瓶里,抛向大海,任其漂流,希望其他船上的人或岸上的人能发现。 所以,每当海上起风暴或船没有按期归来,船员的亲人和家属就会纷纷聚集到岸边祈祷和期盼亲人平安归来。 但是,残酷的事实往往令人失望。亲人和家属偶尔能见到令人心碎的“漂流瓶”,却常常不见船员归来。 人们希望海上不再有让人心碎的“漂流瓶”。为了祈求平安,人们决定,在新船下水时,将盛有香槟的“漂流瓶”砸碎在船头,让醇香的香槟布满船头,意为“驱邪消灾”。以此祈祷海难永不出现。 这是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古老的船舶下水仪式。 如今,海难不再频发,抛砸香槟酒的“掷瓶礼”却保留了下来。 抛砸香槟酒的大都由出自名门望族的身份显赫的女子执行,号称“教母”。1930年下水的超级豪华邮轮“伊丽莎白”号的教母为伊丽莎白女王。她的女儿卡洛琳公主则是“伊丽莎白Ⅱ号”的教母。摩洛哥葛利丝王妃在“海洋女神”号下水仪式上执行了“掷瓶礼”,英国的戴安娜王妃为“皇帝公主”号抛撒了香槟酒…… 首次接船,杭屹“老轨”收获不小,并特意收藏了一瓶“香槟酒”作为纪念。 随着接新船次数的增加,杭屹“老轨”家里那只特别的酒柜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香槟酒”。 “香槟酒”成了杭屹“老轨”的宝贝,他常在人们面前显摆。 但是,有次,一位船员的提问使杭屹“老轨”陷入了尴尬:“为什么每次执行‘掷瓶礼’的都是女子?” 杭屹“老轨”沉默了。是啊,执行“掷瓶礼”都是女子,这是咋回事? 终于,杭屹“老轨”去接另一艘新船时找到了答案。 这是一个与海上“浮筒”和造船工匠的典故有关的答案。 古时候,造船工匠把造船比作“塑造一尊女神”:修长的船身如同女子纤细的腰肢;船壳被涂抹上色彩斑斓的油漆,是“雍容华贵”的衣裳;连敦实厚重的船尾也被当作女子性感的“臀部”。 “女神”在大海里迎风击浪,常有一群男子围绕在她的身边“伺候左右”。每当“女神”远航归来驶入港口,总是朝着浮筒前行。这些浮筒是群充满激情的“男孩”(男孩:英文boy与英文浮筒buoy谐音),它们热情地排上去,向“女神”问寒问暖,热情异常。 所以,在航海的习惯上,人们把船舶“性别”定为“阴性”,称呼船为“她”,而不能用“他”。同类型船舶不能称“兄弟船”而要称“姊妹船”。 鉴于历史上沿袭的习惯,至今全世界新船出厂的处女航,都是邀请女性为其命名和“掷砸香槟酒”。 “掷瓶礼”的习俗已经沿袭了几个世纪。起初这种习俗只在西方国家盛行,后来又传到了中国和其他国家。 “老轨”与香槟酒的故事,使杭屹“机仓神探”的头衔上加了个“香槟酒老轨”的美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