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典范  创造价值

详细内容

经济大势 | 资金项目充足落地企业给力:基建稳增长尤可期待


仟江水商业电讯(8月30日 北京 社会民生)近日国常会提出增加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10月底发完;核准开工一批条件成熟的基础设施等项目;向地方派出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促进政策加快落实。国盛证券据此分析认为,从项目端、资金端、落地端看,下半年基建增速有望维持高位、甚至续创新高;中性情形下,今年全口径的基建增速有望达到10%以上,需紧盯4大扰动。

 

首先,在项目端,从发改委审核、企业订单、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看,基建项目有储备。

 

发改委审批核准项目:1-7月发改委累计审核固定资产项目投资额超1万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以上,三年平均增速也有22.8%,明显高于基建投资增速。

 

上市建筑企业基建订单:上半年五大建筑央企(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电建)的新签基建类合同金额达3.9万亿元,同比增速26.4%,三年平均增速23.2%,也远高于基建增速,订单较为充裕。

 

统计局新开工固投项目:上半年新开工固定资产项目计划投资累计同比22.9%,三年平均增速12.7%,较去年3.3%的增速水平明显提升;该指标整体趋势领先基建投资半年左右,指向今年下半年基建增速有望保持高位。

 

其次,在资金端,从一般财政、专项债、政策性金融、城投融资看,基建资金有保障。

 

一般财政:1-7月基建相关(农林水、城乡社区事务、交通运输)支出累计达3万亿,占整体支出规模的比重为20.6%、较上年的20.4%小幅抬升;在疫情冲击导致民生支出增加、各地开工条件较差的背景下,这一表现已经较好。

 

专项债:截至6月底,已下达的3.4万亿专项债额度基本发行完毕。此外,8.24国常会指出要“用好5000多亿专项债结存限额”,预示未来仍有5000亿专项债落地。

 

政策性金融:目前政策性金融资金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6.1国常会宣布调增8000亿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二是国常会累计公布6000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目前第一批3000亿已经落地,根据农发行公布的数据,整体撬动的杠杆尚可(900亿资金投放带动项目总投资规模超万亿),第二批3000亿也有望加快落地。

 

城投融资:从过往经验看,每一轮基建逆周期发力的过程中,城投融资均是重要的资金来源,如2020年城投新增带息债务规模达7.5万亿、创历史新高。但今年年初以来,城投融资整体仍偏弱,1-7月城投债券净融资1.02万亿,低于近两年均值的1.45万亿,主因去年以来隐债化解持续推进、城投融资的政策监管不断收紧,比如今年5月和7月两次披露地方城投违规新增隐性债务典型案例,也凸显了地方隐性债务管理仍然严格。往后看,城投融资仍可能发力(监管当局今年已多次鼓励合规的城投融资)。

 

第三,在落地端,从沥青水泥等高频指标、国务院督导行动看,基建落地情况有望改善。

 

基建高频指标:6月以来,多个基建高频指标趋于好转,8月沥青开工率由6月的26.7%升至37%左右,但仍明显低于近年同期45%左右的平均水平;水泥发运率升至48.4%,也明显低于近年同期74%左右的平均水平;从沥青库存看,虽然近期沥青持续去库,但仍高于近年同期平均水平。综合看,近期基建落地情况已经有所好转,但较往年仍偏弱,与统计局口径的基建投资数据也并不一致。

 

国务院督导组:一方面,8月中央已开展了两轮督查行动:8月24日,国常会宣布实施19项接续政策,同时决定向地方派出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促进政策加快落实;相较于5月底“稳经济33条”后的督导组,本次均为正部级带队,如河南督导组组长为央行行长易纲;同时,8月下旬国务院也开启了每年例行的第九次大督查,覆盖全国19省,“六稳、六保”工作是关注重点。另一方面,历史上督查组效果较好,如2016年我国民间投资增速下滑明显,2016年7月国务院向7省派出督导组促进民间投资恢复,随后民间投资增速触底回升,由2016年7月的2.1%提升至2017年3月的7.7%。综合看,预计本轮督查也有望推动基建落地情况好转。

 

综合看,目前基建项目有储备、资金支持有保障、落地情况有望改善,下半年基建增速有望维持高位、甚至续创新高;中性情形下,预计今年全口径的基建增速有望达到10%以上。


标题名称
更多
  • 微站

    微站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

  • 微信

    微信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

  • 小程序

    小程序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

  • APP

    APP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