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典范 创造价值
|
国际资本 | 商品价格震荡:市场过度恐慌 需要技术修复
仟江水商业电讯(8月31日 北京 国际资本)南华商品指数自6月9日达到历史高点后迅速下跌,35天跌幅23%;7月15日起反弹,至今反弹幅度约15%,已经达到了在熊市中的技术性反弹幅度。本轮反弹,天然气、锌涨幅位居前二,此前跌幅并不显著;焦煤、焦炭、小麦在本轮反弹涨幅几乎为零,前期跌幅约30%。国元证券分析认为,本轮商品反弹是由宏观和情绪层面因素推动的。 本轮反弹是前期“全球货币紧缩,市场担忧经济下行”的利空充分释放后的预期扭转:作为美国经济核心指标的就业和消费表现持续超预期,美国经济距离衰退还有距离,前期市场过度恐慌的情绪得以修正。 商品定价的核心矛盾出现变化:下跌期市场更多考虑的是全球经济衰退,宏观因素是价格决定的核心;而在反弹期,先前一些被市场无视的利多因素被重新定价,比如成本压力、供给收缩等。 市场的博弈点出现变化:由之前的博弈经济衰退,转为博弈美联储在成功遏制住通胀后的加息放缓,以及需求韧性仍存;美国7月CPI数据公布后商品市场的反应也印证了这一猜想。 本轮反弹中各品种间的涨幅差异,更多是由各品种自身的基本面决定:供给收缩是推动近期多品种上涨的最核心因素,如天然气、锌、铜、螺纹钢、生猪;需求疲弱是推动地产产业链相关品种价格下跌的最核心因素,如玻璃、焦煤、焦炭;豆粕价格下跌主要是受供给端的影响:气象预报显示美国多个遭受旱灾的州可能迎来降雨,农作物的生长压力得以换缓解,价格向上的动力不足;原油定价复杂,供需都对近期油价的巨幅波动有影响:伊核协议进展和沙特减产言论持续影响油价走势,消息面对预期情绪的干扰很大;同时鲍威尔的“鹰派”论调大超预期,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