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典范  创造价值

详细内容

经济大势 | 实物资产溢价的根源:逆全球化带来的贸易链重构

 

仟江水商业电讯(10月27日 北京 社会民生)地缘局势和贸易争端带来的短期全球贸易链中断和长期逆全球化,是实物资产溢价的本质。对比以CRB表示的大宗商品价格和不变价的全球出口贸易增速,我们发现短期周期角度两者走势高度相关,体现了需求主导的逻辑,本质上反映的是全球需求周期对于实物资产的价格拉动;

 

拉长时间区间,21世纪以来,贸易全球化的进程逐步放缓,全球出口贸易增速中枢从7%降至3%附近,而大宗商品价格中枢反而提升近一倍,其背后反映的是供给主导的逻辑,当全球资源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贸易争端频发,逆全球化在所难免,在此过程中,地缘局势带来的贸易链重构会提升商品的运输成本(外部干预导致市场更加低效),叠加囤积物资的需求,将推升资源品的价格中枢,从而产生实物资产溢价。

 

此外,面对供给冲击的滞胀环境,一定程度上需要牺牲需求,但各国为了维持自身的发展,往往希望通过抑制他国经济增长来打压通胀,这会导致贸易争端在这个环境下演变为常态化,又进一步强化供给端的冲击。

 

库存视角下的周期信号

 

长周期来看,资源品普遍面临库存重心下移,实物资产价格中枢抬升是必然趋势。我们看到目前铝的库存处于历史底部,而原油的库存在一个深度去库的周期中企稳回补。从历史规律来看,库存的长期走势对于价格中枢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在加速补库阶段,价格中枢往往下移,反之则向上。再看当下的情况,金属铝和原油明显处于一个弱势补库阶段,由于长期的产能瓶颈,叠加实物资产需求的提升,库存回补的难度加剧。

 

往后看,全球经济正处于衰退初期,相关商品的价格已经提前计入衰退预期,我们认为短期经济动能的回落(中下游去库)将给实物资产的供需矛盾带来阶段性的喘息期(库存将继续弱势回补),但是一旦相关实物资产的需求在低位企稳,那么补库难度加剧,相应的,上游通胀压力将重新回归,长期价格中枢上移是必然趋势。

 

当下中国的实物资产是全球最便宜的资产

 

为何我国在本轮通胀之潮中能够独善其身?其一,需求端,中外经济周期错位,我国内需走弱已经持续了较长时间,尤其是对于实物资产依赖度较高的老经济链条持续疲弱,供需矛盾阶段性缓和;其二,供给端,在国际局势持续动荡的环境下,我国尤为重视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因此保供成为当下的主要任务,对于国内有自主定价权的部分品类(动力煤、农产品),我们看到中外价差持续倒挂,供需逻辑此消彼长,从而将我国的通胀压力控制在合理区间。

 

保供稳价是否存在弊端?其一,内外价格倒挂增加外供压力:内外价差也带来了我国历史最高的贸易顺差,这意味着,我国中下游需求尚未恢复的情况下,外需已经开始提前消耗我国的上游实物资产,但价差导致我国无法通过进口资源品来进行补库,只能不断提升产能利用率;其二,价格管控抑制企业资本开支意愿:过去五年持续的产能去化已经导致我国产能趋紧,价格管控将进一步抑制未来企业的资本开支意愿。需要注意的是,在内需尚未恢复的情况下,我国上游产能利用率已经来到了历史高位,那么未来待国内经济回温,通胀之潮的涌入似乎再难避免,在国内通胀预期尚未形成的当下,我国实物资产是全球最便宜的资产。


标题名称
更多
  • 微站

    微站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

  • 微信

    微信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

  • 小程序

    小程序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

  • APP

    APP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