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典范 创造价值
|
国际资本 | 如何看待近期的利率大幅上行? 仟江水商业电讯(11月18日 北京 国际资本)近日,1年期AAA债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利率从月初2.04%大幅上行至2.65%。与此同时,10年国债收益率从2.67%上行至2.84%,引发债券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在短期经济增长下行,PPI通缩的环境下,长短期利率大幅上升,令人费解。
市场利率短期大幅上行,与一些基本因素和市场情绪面的变化有关。1)最主要的原因是财政政策边际收紧,政府部门从非政府部门吸收流动性,对资金面形成压制。今年财政支出前置,造成上半年财政扩张力度大,下半年财政政策边际收紧,造成财政收支对资金面形成压力。最新10月财政数据显示,财政收入当月同比增长高达15.7%,政府基金收入有所好转,导致10月一般公共财政和政府基金预算盈余超过5000亿。2)疫情和地产政策优化所产生的积极信号,市场向复苏交易。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稳地产“第二支箭”和金融支持“十六条”等稳经济政策出台,市场乐观情绪回暖,触发债券收益率上移。3)市场预期边际转向,引发债券“踩踏”。由于疫情之后对债市的利好因素开始出现反转,资金利率抬升,带动理财产品的净值下跌,产品赎回压力加大,抛售情绪加重,反馈至利率短期进一步大幅上行。
与此同时央行流动性投放意愿并不大,乐于见到市场利率上行。这与央行修复公开操作市场的功能有关。今年年中以来,一年期同业存单利率和MLF政策利率缺口持续走阔,特别是9月初二者的差距超过70个基点,导致公开操作的功能有些失灵,商业银行从央行公开市场获取高于市场成本的资金意愿不高。当前,公开市场的功能已修复,一年期同业存单利率和MLF政策利率的差距已恢复至仅10个基点左右。
后续货币政策将回归到更加关注经济基本面,预计仍将维持相对宽松的局面,货币政策并未转向。虽然短期债券赎回的负反馈仍有可能持续,但是货币政策从总量上对流动性的支撑仍存,17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释放流动性1320亿,实现净投放1230亿元,也反映了这一态度。从经济基本面看,当前经济尚未出现实质性的修复拐点,10月经济数据中显示地产市场疲软、零售在疫情扰动中增速转负,外需放缓对工业生产形成拖累,增长功能不足;价格层面,我国核心CPI上行空间有限,而PPI增速已经跌入负值,货币政策主动收紧缺乏经济作为基础。三季度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到“做好年末经济工作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或意味着货币政策放松的概率仍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