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典范  创造价值

详细内容

经济大势 | 全要素生产率增速降低:我国经济潜在增速面临挑战

 

仟江水商业电讯(12月2日 北京 社会民生)业内普遍认为2022年我国潜在增长率中值约为5.6%。当前经济增速低于潜在增长率水平。2020年疫情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今年前三季度GDP累计同比增长3%,过去三年平均增速约为4.4%,已经低于文献估计的潜在增长率中值。当前国内通胀面临下行压力,也反映我国经济运行于潜在产出之下。

 

短期经济增长受周期性因素影响较大,中长期经济增速主要取决于潜在增长率的变化。经济增长核算将经济增长的分解为资本、劳动、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等方面因素的贡献。利用经济增长核算,可以分析影响我国潜在增长率的驱动因素。

 

资本存量增速延续放缓态势。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投资增速明显放缓,资本存量增速持续回落。考虑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目标,预计我国资本存量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劳动数量开始下降,但人力资本仍维持增长。随着我国人口总量见顶,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劳动年龄人口将继续减少。延迟退休年龄有助于减轻劳动力减少的速度,但难以逆转下行趋势。我国青年人口接受高等教育比例仍低于发达国家,人力资本有望维持增长。

 

过去十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明显放缓。技术进步一般用全要素生产率或索罗残差衡量。根据佩恩表(PWT)估计,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速金融危机以来增长有所放缓,甚至出现下降。

 

从东亚经济发展经历看,我国潜在增长率未来面临下行压力;如果通过改革开放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2035年仍有望实现经济总量翻番目标。中国最近五年平均经济增速约为6%,已经低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达到同等收入水平时的经济增速。从东亚经济发展经历看,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升,经济增速呈下行趋势。参考东亚经济发展经验,2035年我国潜在增长率中枢可能下降至4-5%的区间。实现2035年经济总量翻番目标需要未来13年年均经济增速达到4.6%。短期需要加大稳增长政策力度,促使经济增速尽快向潜在增长率水平回归;中长期需要加大改革开放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避免潜在增长率过快下降。


标题名称
更多
  • 微站

    微站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

  • 微信

    微信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

  • 小程序

    小程序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

  • APP

    APP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