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典范 创造价值
|
经济大势 | 11月PMI传递了哪些信号? 仟江水商业电讯(12月5日 北京 社会民生)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显示:11月制造业PMI指数录得48%(前值49.2%),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录得46.7%(前值48.7%),综合PMI产出指数录得47.1%(前值49.0%)。产需两端继续放缓。
11月多地疫情反复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不利影响,其中生产PMI为47.8%(前值为49.6%,后同);新订单PMI为46.4%(48.1%)。此外,新出口订单PMI为46.7%(47.6%),而2014-2019年同期平均上行0.2个百分点,部分与“世界杯效应”接近尾声有关。
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企业在做什么?
降低预期,加紧去库。11月市场预期波动明显加大,生产经营活动预期PMI为48.9%(52.6%),自2013年有该指标以来仅有7次在枯荣线以下,除了2020年2月,上次发生在2015年。分行业来看,纺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PMI均低于43.0%。这种情况下,企业纷纷选择加速去库,11月采购量、原材料库存PMI分别为47.1%、46.7%(49.3%、47.7%)。
物流受阻,供应商交货时间滞后,企业出货难度增大,产成品库存被动增加。11月供应商配送时间PMI为46.7%(47.1%),约在2015年以来的5%分位数,说明企业依然面临物流运输不畅的难题,特别是在公路货运、快递等末端物流环节,G7公路货运指数显示,11月21至27日全国公路货运指数环比跌幅为12.5%,同比跌幅扩大至35.9%,为2022年以来最大(除去春节时间错位)。与此同时,产成品库存PMI为48.1%(48%),而2014-2019年同期平均下降0.2个百分点。
小型企业生产经营压力明显加重。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1%、48.1%、45.6%(50.1%、48.9%、48.2%),其中大型企业生产PMI为49.4%(51.3%),跌至枯荣线以下;中型企业产需均回落,生产和新订单PMI分别为47.8%和46.8%(48.8%、47.4%);小型企业生产和新订单PMI分别为44.3%、41.8%(47.8%、46.7%),一般来说,每当广东等民营经济大省疫情反弹,小型企业经营压力就会明显加重。
消费场景缺失导致生活性服务业持续低迷。11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5.1%(47%),新订单指数为41.4%(41.7%)。其中道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接触性聚集性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38.0%;在“双十一”的带动下,邮政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55.4%;货币金融服务、保险等金融行业均高于57.0%,或说明货币政策加码正在有效传导至实体经济。
就业形势较为严峻。11月制造业和服务业从业人员PMI分别为47.4%、45.2%(48.3%、45.8%),均在15%分位数以下。制造业企业中,11月大、中型企业从业人员PMI分别为47.9%、47.1%(48.5%、47.8%);小型企业从业人员PMI为46.7%(48.6%),降幅最大。
基建表现依然亮眼。11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4%(58.2%),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2.3%(60.8%),依然处在高位,说明政策性金融工具、专项债结存限额等增量稳增长政策持续落地,正在形成实物工作量。
受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国外需求走弱等多重因素影响,11月PMI处在历史低位,约为2015年以来2%分位数。展望后续,我们认为有两个重点:(1)当前疫情形势更加复杂严峻,科学精准防疫所要攻克的难题不容忽视,包括物流保通保畅、修复消费场景、防止层层加码,等等;(2)需求低迷依然是当下经济的主要症结,尽管基建项目正在快速落地,未来居民、企业的需求是否能被带动还有待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