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典范  创造价值

详细内容

视频号 | 警惕制造业企业库存畸形飙升危及宏观经济

警惕PMIF指数构筑U型底危及宏观经济-封面.jpg

点击上图浏览视频↑↑

 

仟江水商业电讯(3月13日 北京 经济大势)连续三年的新冠疫情,深度改变了世界企业的竞争格局,深刻改变了国际贸易市场的供需平衡。若放任此种格局持续发展,有可能导致我国制造业企业库存畸形飙升。


截至2023年2月28日,我国制造业产成品库存指数(PMIF)已震荡飙升至50.60,创出128个月的新高。在此其间,指数已于2013年2月、10月,2016年10月、12月,2017年9月、2020年10月、2022年8月接连筑底,形成7大极值。而将此7大极值连接呈现,演绎的奥斯一段U型圆弧。


从技术形态分析,若这段圆弧进一步发展成U型圆弧底,须具备以下条件:2023年内,随着宏观调整的力度加大,产成品库存指数(PMIF)放大振幅,震荡下探,持续2至3次在46.60至53.10间接连构筑低点,但底部极值慢慢爬升,最终有效突破53.10一线。


导致产成品库存指数(PMIF)U型圆弧底形成的经济宏观背景或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国际贸易市场外需加速萎缩;二、国内消费市场开发严重滞后;三、为拉动经济完成指标任务,国有制造业企业持续盲目扩大投资;四、社会信用持续扩张导致中小企业低成本竞争加剧。


目前,制造业产成品供给过剩的局势,正从产成品库存指数(PMIF)的恶化转化成为港口乃至企业库存账目的失衡。

 

据多家媒体报道,由于外贸订单锐减,全球运力和集装箱正在走向高度过剩,目前全球各大港口的空集装箱已堆积如山。全球集装箱交易平台Container xChange指数显示,截至2023年第6周,上海港40英尺集装箱CAx指数(集装箱可用指数)已连续11周维持在0.6上方运行的趋势,而该指数高于0.5即意味着集装箱设备供给过剩。


A股两市最新数据,工业机械板块有264家上市公司,存货与成本之比平均接近103%。其中,存货额占营业成本规模100%的企业有106家,这106家的存货额与营业成本的比值接近170%;存货额与营业成本比值超过200%的有26家,平均比值为接近253%;存货额与营业成本比值超过300%的有4家,平均比值接近356%;存货额与营业成本的比值超过400%的有1家(比值近466%)。

笔者认为,受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影响,我国外贸环境持续恶化,中国经济亟待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以国际大循环为辅的双循环格局。未来,若国内企业对此种格局的战略重要性认识不够,恐将导致对境外市场的盲目竞争、生产的盲目扩张,这有可能导致加剧制造业市场的恶性竞争与供需失衡。而这种额宁静正与供需失衡一旦形成,势必导致库存的畸形飞升。这或许是导致制造业产成品库存指数(PMIF)出现U型底的根本原因,尤其值得重视。


制造业产成品库存指数(PMIF)是PMI体系中的一个分项指标。所谓产成品,是指企业已经完成全部征税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合乎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者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所谓产成品库存,是指存放在仓库里的、目前闲置的、可以销售给客户的产品。制造业产成品库存指数攀升一般会带来制造业整体效益下降、产品价格下跌,会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困难,对稳定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较为不利。

 

(本文作者裴少铭,发表于2023年3月13日)

标题名称
更多
  • 微站

    微站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

  • 微信

    微信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

  • 小程序

    小程序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

  • APP

    APP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