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典范  创造价值

详细内容

产业调查 | 锂电:旦夕巨变

商业电讯2.jpg


仟江水商业电讯(9月14日 北京 产业调查)最近,有两则消息值得高度关注:其一,工信部第374批新能源汽车产品公示,奇瑞公司研发的几款应用了动力电池新技术的车型赫然在列;其二,德方纳米(300769.SZ)半年报营收数据向好,公司官宣信息显示,其动力电池主业领域已经取得新进展。

上述两件事看起来好像风马牛不相及,但业内人却心知肚明:由于成本压力巨大,各家动力电池企业表面上不动声色,实则在能量密度的竞争上暗潮汹涌,市场格局骤然巨变只在旦夕。

 

市场竞争外松内紧


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8月份销量环比增长9.2%,同比增长31.5%,渗透率达37.8%。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是以各大汽车厂商降价或促销为先导的。去年下半年至今,特斯拉大幅降价,国内新能源车企纷纷跟进。


海通证券在调研后预测:2023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将进入白热化阶段,各家车企经营业绩势必分化。


很显然,由新技术主导的成本竞争正在成为赛点。而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来说,向能量密度技术要效益势成必然。奇瑞汽车因此果断推出新型车。


华泰证券分析认为:工信部最新公告的奇瑞旗下几款新品车型,将搭载宁德时代“磷酸铁锂或三元锂+磷酸锰铁锂电池”或华为电机;磷酸锰铁锂电池产业化进程已经开启。


另有创投新媒体爆料:特斯拉ModelY也将装配宁德时代“三元锂离子和磷酸锰铁锂电池”。


为核实上述信息,记者到位于北京华贸中心一层的特斯拉汽车销售公司调查,得到的回复是“ModelY目前确实没有装备磷酸锰铁锂电池”。至于特斯拉未来的高性能版新车否会搭载锰铁锂电池,特斯拉销售公司现场负责人避而不谈。


记者又到北京朝阳区芳草地、合生汇的多家4S店调查采访,结果发现:比亚迪、上汽奥迪、蔚来、小鹏、理想等品牌,目前均无“磷酸锰铁锂电池新车”在售,各家都表示年内也未大幅降价;但若现在买车会有各种购车优惠或补贴,有的还会把今年新款高阶版车型按去年低阶版价格出售,如此核算,优惠幅度大体在2万至4万元间。

 

技术创新暗潮汹涌


不管“磷酸锰铁锂电池版”特斯拉何时开售,动力电池生产商们都已经憋足了劲儿在朝这个新方向冲。


国际市场上,据韩国媒体BusinessKorea报道,三星SDI已于9月4日在德国慕尼黑车展上对外展示其最新研发的“磷酸锰铁锂电池”产品。


在国内市场,多家动力电池企业都在争先恐后地布局磷酸锰铁锂电池。


德方纳米发布的信息显示,2022年该企业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上的产能已达26.5万吨,到2025年远期规划铁锂正极材料产能78.5万吨。


据了解,德方纳米已布局磷酸锰铁锂多年,并规划了55万吨的产能,目前已在云南曲靖落地投产11万吨。


随着磷酸锰铁锂电池的投产,德方纳米的经营业绩也开始显现利好动向:德方纳米2020年营业总收入为9.42亿元,2021年营业总收入为48.42亿元,2022年营业总收入为225.57亿元;2023年二季度,已实现营业收入88.92亿元,收入同比增长17.67亿元。目前公司有合同负债2.48亿元,应收账款24.48亿元。


除了宁德时代和德方纳米,近一年来,还有很多动力电汇头部企业在备战磷酸锰铁锂电池。


2022年8月,中创新航(03931.HK)率先发布OS高锰铁锂电池,其能量密度达180Wh/kg,支持整车700千米,预计2024年量产。


2023年1月,当升科技(300073.SZ)发布公告:其攀枝花市钒钛高新区建设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拟建成年产30万吨磷酸(锰)铁锂产能,首期项目计划建成年产12万吨磷酸(锰)铁锂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2023年5月,国轩高科(002074.SZ)微信公众号官宣:公司发布磷酸锰铁锂体系的启晨L600电芯及电池包,续航可达1000千米,将于2024年量产;电芯容量为223Ah,电芯能量密度240Wh/kg,体积能量密度525Wh/L,25摄氏度常温下循环4000次,45摄氏度高温环境循环1800次,实现18分钟快充,体积成组率达到76%,系统能量密度达到190Wh/kg。


2023年5月,容百科技(688005.SH)公司公告,已与亿纬锂能(300014.SZ)签署战略合作,双方携手进行磷酸锰铁锂电池产品的技术开发。


2023年6月,安宁市政府发布信息:湖南裕能(301358.SZ)的子公司云南裕能旗下年产32万吨磷酸锰铁锂项目基地已进行第一次公示,其技术储备完整。


这么多的动力电池企业血拼磷酸锰铁锂电池,其背后驱动力到底是什么?拼抢“性能成本优势”。


宁德时代宣称,其M3P电池能量密度可提升15%至20%。以一台续航为500千米的磷酸铁锂电池车为例,改装为磷酸锰铁锂电池车后,其续航里程可提至600千米左右,且生产成本也会降低。

 

格局骤变只在旦夕


针对动力电池厂商纷纷杀入磷酸锰铁锂市场,东方证券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行业分析师卢日鑫分析认为,正极厂商大举加码磷酸锰铁锂,此种产业布局证明了磷酸锰铁锂新技术方向投资的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各大动力电池龙头企业都在进军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北美等海外市场,新能源车消费市场对于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低温性能要求更高,而对价格则相对来说并不敏感。以往,欧美市场在正极路线的选择上一直倾向三元材料(2022年全球磷酸铁锂占比仅42.8%)。而进入2023年以来,专注三元的海外动力电池企业大举布局磷酸锰铁锂市场,这表明国际市场对电池安全性能与成本优势的考量也在提升。毕竟,磷酸锰铁锂对成本偏高、安全性较差的中低镍三元电池有较强替代性。


基于以上这些因素,东方证券认为:磷酸锰铁锂电池有望凭借综合性能优势,打开磷酸盐系正极在海外市场的应用空间,其全球市场的渗透率有望提升,甚至可能会获得超预期的业绩。


对此,华安证券(600909.SH)持类似看法。该机构认为磷酸锰铁锂电池的安全性能优于三元电池,并且可以跟磷酸铁锂电池共线生产,因此具备成本优势。此外,因含有锰元素,其充电电压可由3.4V提升至4.1V,其能量密度理论上也可提升15%至20%。再者,磷酸锰铁锂电池对于稀有金属的依赖度会降低,续航里程更长,是正极的发展方向。

“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8 月份新能源车狭义销量为 70 万辆,环比增长9%。”华安证券分析师陈晓认为,国内市场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已经如期复苏,其单月排产已开始环比提升。在这个产业链上,磷酸锰铁锂这一新技术方向尤其值得关注。磷酸锰铁锂应用场景众多,可用于动力电池、两轮车及储能等各个领域。到2025年,预计磷酸锰铁锂电池的市场需求有望达到144.13GWh。


信达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分析师武浩同样看好磷酸锰铁锂。他认为,当前正处于磷酸锰铁锂电池量产的前夕;随着新能源车进入销售旺季,磷酸锰铁锂电池产业化加速,产业链上公司的环比业绩有望逐步改善;一旦新能源车里程焦虑得到解决,板块估值势必将迎来由技术创新带来的投资新契机。


(本文首发于中国工业报,此为作者授权发布传播)


标题名称
更多
  • 微站

    微站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

  • 微信

    微信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

  • 小程序

    小程序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

  • APP

    APP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