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典范  创造价值

详细内容

经济大势| 2025年2月PMI解读:服务业复苏相对薄弱

图片3.jpg

仟江水商业电讯(3月3日 北京 经济大势)2025年2月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1.1%,比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平安证券观点指出:


1、服务业的现状与建筑业的预期相对薄弱。 三大行业中,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回升至52.7%,去年12月和今年2月的运行水平较去年6-11月明显抬升,反映财政政策加码后,建筑业景气度得到了较明显恢复。制造业PMI生产指数自去年9月回升,2月创下自此以来的新高,反映制造业景气也得到有效回升。但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降至50%,1、2月份均未回到去年12月创下的高点,反映服务业可能是本轮经济回暖的薄弱环节。从预期指标来看,建筑业、服务业、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处于2021年以来的6.1%、28.5%、44.8%分位水平,服务业和建筑业预期均在去年10月后呈现出运行中枢的有效回升,但1、2月建筑业预期连续回落,反映建筑商对于房地产止跌回稳的信心可能仍较脆弱。


2.制造业原材料行业初现回暖信号。制造业各分项指标多较上月改善,体现春节假期后制造业产需较快恢复,价格呈现修复。从制造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与PPI环比之间的相关性推断,我们预测1月PPI环比增速持平于上月的-0.2%,对应同比增速从上月的-2.3%回升至-2.2%。值得注意的是,2月制造业原材料库存指数降至2021年以来6%分位水平;而采购量指数升至2021年以来90%分位水平、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升至92%分位水平、大型企业PMI也升至92%分位水平。这组较有特点的数据,反映了当前制造业原材料库存较低,企业积极采购且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较快,意味着上游原材料行业(多为大型企业)的需求开始有所好转,产能利用率或将回升,进而价格回升的基础有望逐渐酝酿。


3.非制造业投入品呈“供大于求”。2月非制造业PMI各分项多数回落,其上游供应也呈现出与制造业类似的特点:非制造业投入品价格指数降至2021年以来4%分位水平;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升至2021年以来98%分位水平。这说明非制造业(特别是服务业)的投入品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其中包含譬如人力投入、制造业下游产品投入等,意味着物价水平整体回升的基础尚欠缺。建筑业中,随着投资项目(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陆续动工、复产,商务活动、新订单、价格相关指标均较上月回升,而业务活动预期和从业人员指数均从上月高位回落,反映建筑行业似乎正从强预期、弱现实向二者收敛过度。服务业中,随着节后假日效应消退,各分项指标的变动方向与建筑业恰相反,服务业企业预期相对稳健。


4.当前中国经济复苏的亮点在于基建和制造业,而服务业回暖程度较有限、房地产回稳的信心仍相对脆弱尽管近期一线城市二手房、家电零售、电影票房、快递揽收量等高频数据展现出结构性亮点,AI科技领域风头正劲,但中国经济真正企稳回升,还需要在如何解决内卷式恶性竞争、稳定就业和收入预期、改善民营企业家中长期信心等关键问题上持续发力。


标题名称
更多
  • 微站

    微站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

  • 微信

    微信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

  • 小程序

    小程序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

  • APP

    APP

    点击上面链接或扫码左图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