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本 | 美股六十年:有何运行规律?
仟江水商业电讯(12月5日 北京 国际资本)1961年至今标普500年化收益率7.2%,明显高于名义GDP年均复合增速6.5%。但1961-2019年间标普500年化复合增长率大致持平于名义GDP增速均值,说明疫后美股表现显著放大了其年均复合收益率。
美股上行驱动一般为全球或国内因素影响下的潜在增长率扩张,回调则一般来源于货币紧缩或经济危机。此外,政治周期规律预示2024年美股大概率收涨且涨幅或并不低。
60年代美股走势综述:标普500累计上涨53.7%,主要涨幅来自1962年底至1968年;1962年、1966年及1969年三次调整幅度均超过15%。
上行驱动力:肯尼迪-约翰逊税改、人口红利、产业及消费升级。其中,消费升级令“漂亮50”脱颖而出。此间估值对于美股走势影响较小。
三次回调原因或分别是:越南战争、德国经济衰退以及美元信用受损。
70年代美股走势综述:标普500在1970.7至1972.12及1974.10至1976.12有两轮升势,累计涨幅分别为62.3%及69.1%。1973.1至1974.9、1977.1至1978.2两段出现回调,跌幅分别为46.2%及19.0%。
上行驱动力:美股两度攀升与消费升级及宽货币有关。“漂亮50”最佳表现期也出现在1970-1972年。此间美股对估值极为敏感。
两次回调均与滞胀、紧货币有关,这也是“漂亮50”行情的终结者。
80年代美股走势综述:累计上涨227.4%,主要涨幅来自1982.7至1987.8;1980.11-1982.7及1987.8-1987.11两次回调,幅度均约30%。
上行驱动力:里根新政;《广场协议》对美贸易结构的改善以及利率市场化推升的风险偏好。估值对此间美股涨幅贡献度约为86%。
两次回调背景:80年代初美股调整与“高通胀、宽财政、紧货币”经济政策组合有关;1987年股灾或是高估值及程序化交易的结果。
90年代美股走势综述:标普500累计上涨315.7%;1990年3Q及1998年7月出现两次调整,跌幅分别为20.0%、19.3%。
上行驱动力:全球一体化深化、信息产业发展以及美国竞争力持续提升。此间估值对美股的提振仅为28%,并非美股上行的核心驱动力。
两次回调背景:储贷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
2000-2008年美股走势综述:2002.9-2007.10累计涨幅90.0%。2000.8至2002.9及2007.10至2008.11两次调整幅度分别为50.5%、53.0%。
上行驱动力:居民加杠杆推升地产行业景气度;税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带动全球经贸活跃度提升。此间,估值对美股整体呈现负贡献。
两次回调背景:科网泡沫破灭和次贷危机。
2009-2019年美股走势综述:标普500累计上涨189.7%。2011.4至2011.9、2015.8至2016.2以及2018.9至2018.12出现三次调整。
上行驱动力:美联储QE,美国企业加大海外投资以及大数据和页岩油产业的发展。2012-2017年间美股涨幅有约62%估值贡献。
三次回调背景:欧债危机;经济放缓叠加联储加息;估值瓶颈。
2020年-2023.11美股走势综述:标普500累计上涨41.4%。2020.2至2020.3、2022.1至2022.10以及2023.8至2023.10出现三次调整。
上行驱动力:疫后大幅宽财政推动美股业绩、宽货币推动美股估值;ChatGPT概念兴起。
三次回调背景:新冠爆发;通胀加速上行;估值调整。
60年代至今美股整体表现特征:
1)疫后美股表现显著放大了其年均复合收益率。期间标普500年化收益率7.2%,明显高于名义GDP的年均复合增速6.5%及实际GDP年均复合增速3.0%。但若将时间轴拉回到疫前,1961-2019年间标普500指数年化复合增长率为6.76%,大致持平于名义GDP的年均复合增速6.42%。
2)上行驱动一般为全球或国内因素影响下的潜在增长率扩张,回调则一般来源于货币政策周期和经济危机。此间9次调整幅度超过20%;3次超过40%,后者分别对应73年滞胀、科网泡沫破灭和次贷危机。
3)60年代、90年代、2000-2008主要为业绩提振;70年代估值是负贡献;80年代、2009年至今主要为估值提振,每一阶段特征的背后均有其宏观大背景。
4)此外,政治周期规律预示2024年美股大概率收涨且涨幅或并不低。80年代以来美股表现极具政治周期规律。每位总统第一任期前两年美股必然下跌(除非如奥巴马上任前美股已经腰斩),第二任期(如连任)最后两年美股偶有下跌,中间年份则从未出现过负收益。经过后文分析我们认为,2024年美股上涨是大概率,若2024年美联储超预期降息,大选前美股或亦有更为强劲的表现。
推荐
-
-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