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调查 | “十五五”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下的智能化新机遇
仟江水商业电讯(9月18日 北京 产业调查)银河证券今日研报指出:汽车产业贡献显著,取代土地财政成为经济发展新支柱。 2021年以来,受到商品房销售低迷、房企拿地意愿和能力下降的影响,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规模大幅缩减、占比持续下降,土地财政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发展正为经济注入全新活力。新能源汽车产业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一方面,汽车产业对GDP贡献显著,2013-2024年中国汽车重点企业工业总产值从2.51万亿元增长至4.45万亿元,占GDP比重稳定在3%以上,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另一方面,汽车产业因产业链长、关联度高、辐射面广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是就业市场的稳定器。
十五五展望: 智能化具身交互的跃迁时代。人工智能赋能新能源智能汽车发展,扩大我国新能源汽车优势。智能化正从附加功能蜕变为汽车竞争的核心胜负手,AI技术全面赋能智能汽车产业,形成全新生态体系。
1)智能驾驶: 端到端解决感知-决策的效率问题,多模态大模型提升决策智能与场景适应能力;
2)智能座舱︰渗透率不断提升,从“工具”到“第三空间”的体验重构,预计十五五期间座舱监测领域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汽车和具身智能、低空经济多维度高度重叠,车企转型大势所趋。
3)具身智能: 自主协同的关键技术逐步升级,在工业、服务、特种及人形机器人四大领域呈现多元化应用趋势。汽车领域技术的同源和复用、产业生态的深度融合、应用场景的不断延伸是车企和零部件厂商纷纷入局的核心逻辑,“十五五”时期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4)低空经济:产业化进程提速,应用场景有望拓宽。近年来,新技术新应用带动飞行器整机、核心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产业化规模不断增长,应用场景深度拓展,与文旅、物流、农业等深度融合,预计2040年全球UAM的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美元。出海空间广阔,不断开拓新市场,打造海外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总量方面,我国自主品牌可以触达的海外乘用车市场体量1000~1500万辆,预计2030年海外销量将达到900万辆,海外市场份额达到13%,出海增长空间广阔;车型结构方面,受欧盟关税政策影响,新能源车出口由纯电转向插电混动(PHEV)为主;出口市场方面,欧洲、美洲、东南亚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的最具潜力市场,中东、俄罗斯等地区石油丰富,燃油车有望在十五五期间贡献增量;出海模式方面,本地化与供应链优化将成为十五五期间中国车企出海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产能出海兴起,有利于加快融入当地市场,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多家车企探索技术输出的“新合资”模式,由中方主导产品定义及智能电动相关技术,外方提供品牌及造型、机械硬件开发,以轻资产方式降低自主品牌海外拓展风险。
展望“十五五”时期,扩大内需和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是两大重点任务,汽车销量有望受益于支撑内需政策的延,AⅠ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重塑汽车产业发展新范式。汽车行业将聚焦技术革新(电动化、智能化)和全球产业链布局(出海),该机构认为短期可把握提振内需的政策红利(以旧换新等新能源政策),中长期可布局新质生产力(机器人、低空经济)。
建议重点围绕四条主线:
1)政策驱动内需:短期来看,鼓励汽车消费政策仍会持续,但可能偏向于高价位车型,以避免价格战和无效内卷,长期来看,扶持强企、鼓励长续航插混/轻量化技术的政策导向有望合力推动国内汽车销量持续稳健向上;
2)电动化与智能化进一步渗透:电动化渗透率持续提升,智能化加速下沉至中低价位车型,驱动整车及零部件升级,“智驾平权”趋势的加速或将带来行业新一轮淘汰赛;
3)全球化布局与出海机遇:出口市场成为核心增量源,自主品牌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加速全球布局,欧洲、东南亚和新兴市场为重点;
4)新质生产力布局: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有望打造新的增长曲线,车企及零部件企业新兴业务拓展能力驱动中长期增长。
推荐
-
-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